生物系主持全国成人高师教学大纲编写的点滴回忆
胡 明
1990年上半年,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委托,主持编写《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具体主持人为当时的系主任黄裕泉副教授。该大纲汇集了全国教育学院等师范院校的生物教育专业的专家共同参加编写。除了主持工作外,我系教师参加了其中《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中学生物学技术》等课程的大纲编写,编写完成后,师范教育司于1992年委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颁布实施。
这是我系复办以来,继主编、参编中国电视师范学院3套教材之后,承接的第二个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接到任务后,生物系上下动员,群情振奋,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在黄裕泉等系领导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受到国家教委的好评,以后国家教委多项任务都指定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来主持完成,例如国家教委师范司配合9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而组编的初中教师案头书《初中教师之友》便指定我院主持生物卷的编写(时任党委副书记吴士欣副教授任丛书编委会委员);教育部直属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生物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也指定江苏教育学院任修订组组长。我有幸参加了《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和《中学生物学技术》两门课程的大纲编写,在校庆60周年之际,点滴回忆如下。
一、首次编写会议在河海大学友谊宾馆举行
7月19日大纲编写的第一次大会在河海大学友谊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几位位编写人员参加了大会,共10门课程,每门课2人。我系除黄裕泉老师外,还有朱成尧、刘运兰、王明霞、翁德宝、杨士苓、王平和我7人参加了会议,并承担了编写任务。
会上黄老师首先讲话,传达了国家教委的精神,布置了编写方案,提出了编写要求,宣布了任务分工。然后我受黄老师指派做了“美国生物教育”的大会发言。
会后,黄老师等领导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了我们学院、我们系,并陪同他们到院内、系内进行了参观。
出席会议的许多专家都是当时全国教育学院、师专等院校的头面人物。他们当中有些老师是熟悉的,打过多次交道的,如上海教育学院时任系主任。也有些是第一次到我们系里来,以前没有打过交道,如承担“基础化学”课程大纲编写的老师。此次编写会议给全体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大家对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都非常称赞,对黄老师更是好评有加。许多专家都说黄老师业务水平高,对人热心,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参加这次大纲编写,向黄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次工作也给我们参编人员的以后发展创造了很多的学术机会。比如自那以后,我就多次受邀参加了由国家教委(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召集的教材评审、教材编写、教学计划修订、音像教材鉴定等会议,还担任过教育部高校教材评奖的评委,多次接触了国家学科指导委员会教学论分委各位主任委员,得到他们的指点,获益匪浅。与我一道编写《中学生物学技术教学大纲》的上海教育学院的陈老师也受邀参加了其中许多活动。
二、承担“美国生物教育”的大会发言任务
会前黄老师特地找我,给我布置了这个任务,当时除了要准备两门课大纲编写的工作外,又承担这项任务,压力很大。虽然因为担任教学法课程的关系,对美国生物教育有所了解,但都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从来没有对美国生物教育做过完整的研究,而且当时国内原版资料并不丰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不给江苏教育学院丢脸,我每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差不多天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南京图书馆、我院图书馆、南师图书馆中,甚至南大图书馆和南大生物系资料室都去过好几次,尤其是生物系资料室有我一位同学的哥哥在那里负责,我与他还曾经一起在辽宁大学进修,便去得多一点。我几乎遍览了能找到的与生物教育有关的3年内的原版杂志,如《Higher Education》、《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等,看到了美国里根总统惊呼“美国科学教育面临危机”的电视讲话原文,查到了美国著名课程改革机构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简称BSCS)主席写的“美国生物教育20年”,还发现在《Science》主要顶尖的科学杂志上竟然也有关于教育的文章。从阅读到的文献中了解了不少美国生物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信息。那时计算机还不普及,电子文献几乎看不到,如果当场按照文献的中文意思摘录,工作量小得多,但为了准确,我还是忠实地摘抄原文,少数重要文献付费复印,带回仔细推敲后才翻译成中文,以防出现误差。就这样终于完成了任务,大大松了口气。
三、了解了有关《科学》综合课程的一手信息
同我一起承担《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时任浙江省教研室主任、浙江教育学院生物教学法教师的沈复初副教授。有幸与这样的专家共同工作,倍感获益。从沈老师那里最大的受益是了解了有关初中《科学》综合课程的一手信息。浙江省当时是全国唯一试点初中《科学》综合课程的省份,沈老师就是这项工作的直接领导人。尽管国际上初中都普遍实行综合课程,国内却刚刚开始试点,举步维艰。浙江省顶住了来自省内外的巨大压力,沈老师几次亲自带团赴澳大利亚取经。他说一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好再去一次澳大利亚,深入中学一线,寻找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师资不适应的问题,浙江省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也要开设综合课程,各校做法不一,多数是开设学科内综合课程。这次任务完成后,浙江来过好几批师范院校的老师来我系“取经”。曾经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主讲人体解剖学的,一位是主讲人体生理学的,他们同我说:“学校要求我们开综合课程,怎么办呢,我们想了想只好把这两门课综合了吧”。实际上在高师专科,这两门课程本来就是综合的,可惜这两位师大的老师不了解。可见当时浙江省师范教育课程,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的课程面临很大的挑战。
匆匆2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无限感慨,无限欣慰;纵观现在,在学校党委行政、生化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百舸竟发,成果累累,十分喜人;放眼未来,江苏教育学院、教院生化院会更加灿烂辉煌!
胡 明
1990年上半年,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受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委托,主持编写《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生物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具体主持人为当时的系主任黄裕泉副教授。该大纲汇集了全国教育学院等师范院校的生物教育专业的专家共同参加编写。除了主持工作外,我系教师参加了其中《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中学生物学技术》等课程的大纲编写,编写完成后,师范教育司于1992年委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颁布实施。
这是我系复办以来,继主编、参编中国电视师范学院3套教材之后,承接的第二个国家级课程建设项目。接到任务后,生物系上下动员,群情振奋,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在黄裕泉等系领导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了这项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效果,受到国家教委的好评,以后国家教委多项任务都指定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来主持完成,例如国家教委师范司配合9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而组编的初中教师案头书《初中教师之友》便指定我院主持生物卷的编写(时任党委副书记吴士欣副教授任丛书编委会委员);教育部直属中国电视师范学院生物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也指定江苏教育学院任修订组组长。我有幸参加了《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和《中学生物学技术》两门课程的大纲编写,在校庆60周年之际,点滴回忆如下。
一、首次编写会议在河海大学友谊宾馆举行
7月19日大纲编写的第一次大会在河海大学友谊宾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几位位编写人员参加了大会,共10门课程,每门课2人。我系除黄裕泉老师外,还有朱成尧、刘运兰、王明霞、翁德宝、杨士苓、王平和我7人参加了会议,并承担了编写任务。
会上黄老师首先讲话,传达了国家教委的精神,布置了编写方案,提出了编写要求,宣布了任务分工。然后我受黄老师指派做了“美国生物教育”的大会发言。
会后,黄老师等领导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了我们学院、我们系,并陪同他们到院内、系内进行了参观。
出席会议的许多专家都是当时全国教育学院、师专等院校的头面人物。他们当中有些老师是熟悉的,打过多次交道的,如上海教育学院时任系主任。也有些是第一次到我们系里来,以前没有打过交道,如承担“基础化学”课程大纲编写的老师。此次编写会议给全体与会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大家对江苏教育学院生物系都非常称赞,对黄老师更是好评有加。许多专家都说黄老师业务水平高,对人热心,工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参加这次大纲编写,向黄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次工作也给我们参编人员的以后发展创造了很多的学术机会。比如自那以后,我就多次受邀参加了由国家教委(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召集的教材评审、教材编写、教学计划修订、音像教材鉴定等会议,还担任过教育部高校教材评奖的评委,多次接触了国家学科指导委员会教学论分委各位主任委员,得到他们的指点,获益匪浅。与我一道编写《中学生物学技术教学大纲》的上海教育学院的陈老师也受邀参加了其中许多活动。
二、承担“美国生物教育”的大会发言任务
会前黄老师特地找我,给我布置了这个任务,当时除了要准备两门课大纲编写的工作外,又承担这项任务,压力很大。虽然因为担任教学法课程的关系,对美国生物教育有所了解,但都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从来没有对美国生物教育做过完整的研究,而且当时国内原版资料并不丰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不给江苏教育学院丢脸,我每天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差不多天天从早到晚都泡在南京图书馆、我院图书馆、南师图书馆中,甚至南大图书馆和南大生物系资料室都去过好几次,尤其是生物系资料室有我一位同学的哥哥在那里负责,我与他还曾经一起在辽宁大学进修,便去得多一点。我几乎遍览了能找到的与生物教育有关的3年内的原版杂志,如《Higher Education》、《Teacher Education Quarterly》、《the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等,看到了美国里根总统惊呼“美国科学教育面临危机”的电视讲话原文,查到了美国著名课程改革机构Biological Sciences Curriculum Study(简称BSCS)主席写的“美国生物教育20年”,还发现在《Science》主要顶尖的科学杂志上竟然也有关于教育的文章。从阅读到的文献中了解了不少美国生物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信息。那时计算机还不普及,电子文献几乎看不到,如果当场按照文献的中文意思摘录,工作量小得多,但为了准确,我还是忠实地摘抄原文,少数重要文献付费复印,带回仔细推敲后才翻译成中文,以防出现误差。就这样终于完成了任务,大大松了口气。
三、了解了有关《科学》综合课程的一手信息
同我一起承担《中学生物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时任浙江省教研室主任、浙江教育学院生物教学法教师的沈复初副教授。有幸与这样的专家共同工作,倍感获益。从沈老师那里最大的受益是了解了有关初中《科学》综合课程的一手信息。浙江省当时是全国唯一试点初中《科学》综合课程的省份,沈老师就是这项工作的直接领导人。尽管国际上初中都普遍实行综合课程,国内却刚刚开始试点,举步维艰。浙江省顶住了来自省内外的巨大压力,沈老师几次亲自带团赴澳大利亚取经。他说一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只好再去一次澳大利亚,深入中学一线,寻找解决办法。为了解决师资不适应的问题,浙江省要求高等师范院校也要开设综合课程,各校做法不一,多数是开设学科内综合课程。这次任务完成后,浙江来过好几批师范院校的老师来我系“取经”。曾经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主讲人体解剖学的,一位是主讲人体生理学的,他们同我说:“学校要求我们开综合课程,怎么办呢,我们想了想只好把这两门课综合了吧”。实际上在高师专科,这两门课程本来就是综合的,可惜这两位师大的老师不了解。可见当时浙江省师范教育课程,尤其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的课程面临很大的挑战。
匆匆2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无限感慨,无限欣慰;纵观现在,在学校党委行政、生化学院领导的带领下,百舸竟发,成果累累,十分喜人;放眼未来,江苏教育学院、教院生化院会更加灿烂辉煌!
2012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