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数媒大赛省赛中取得佳绩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以下简称全国数媒大赛)省赛成绩揭晓,我校学生在智能软硬件创意、智能产品设计、虚拟现实与游戏等赛道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将于11月10-11月13日代表我校参加全国总决赛。
全国数媒大赛入选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单,已成为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提升的科技与艺术融合的重要赛项。我校第一次组队参加本届赛事,优秀成绩的取得彰显了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育人成效。
我校举办第十届学生田径运动会暨教职工运动会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游目骋怀,情舒意畅。11月3日上午,学校在石湫校区体育场举行“悦・动”体育节第十届学生田径运动会暨教职工运动会。青春火热,光影流熠,洋溢的热情驱散了秋风微微的凉意,体育场上座无虚席,师生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开幕式。党委书记王鲁沛,校长徐国华,校领导刘继红、崔燕、姚振标、皇甫立同、赵玉蓉、梅景辉、花书贵出席。开幕式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主持。
王鲁沛宣布运动会开幕。
徐国华致开幕词。他说,我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有着优良深厚的体育传统,自信自强、奋勇争先的体育精神始终在二师薪火相传。学校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决策部署,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举办了系列体育活动和运动赛事,形成了广大师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竞技的运动热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徐国华希望同学们把这种精神延伸到学习和工作中,在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上奋力奔跑、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运动员代表文学院金雨晴同学、裁判员代表殷菁老师先后庄严宣誓,遵守大赛纪律、公正裁判、文明参赛,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雄姿英发,气势昂扬,开幕式的序幕随着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郑重拉开,校旗方阵、校徽方阵、阵紧随其后,朝气蓬勃接受主席台检阅。15支师生代表队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展现了我校师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文体表演彰显青春底色,国粹创新展示二师风采。伴着声声鼓点,体育学院和校排舞队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的武术、舞龙舞狮和排舞表演。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排舞热烈,青春飞扬。传统文化与青春少年的火花,展现出中华儿女的自信自强,彰显了二师师生奋进的决心。
据悉,本次运动会赛程为期2天,参赛人数达1300余人次。
我校学生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中喜获佳绩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苏赛区获奖名单于近日公布,我校学子喜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为备战此次赛事,校教务处和数学科学学院高度重视,多次调度赛事组织情况。数学建模负责人张学俊老师积极谋划,及时协调数学建模教练团队,不定期指导学生研究数学模型。团队教师践行以赛促教理念,积极配合备战。6月初,通过校赛,选拔出66名学生组成22个队伍,参加了为期近3个月的竞赛集训。
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综合数学建模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推动了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持续实践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
我校聘请“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担任“崇德书院”荣誉院长
11月8日下午,校党委书记王鲁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副校长皇甫立同一行赴上海拜访“人民教育家”称号获得者、特级教师于漪先生,并代表学校颁发了聘书,诚挚聘请于漪先生担任我校“崇德书院”荣誉院长。于漪先生热情接待了来访校领导,欣然接受了这份聘任。
于漪先生虽已94岁高龄,但是仍精神矍铄。她看到家乡人来访非常高兴,表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说,是江苏培养了她,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强省,希望可以做好全国教育的排头兵!她回忆起自己当年的受教育经历,历历在目,感念是那些优秀的教师培养了自己。她认为基础教育让人受益终生,以自己为例,她现在写文章不需要打草稿,全是基础教育做得好,是老师教得好。于先生认为学校的教学质量重在教师质量,她说:”我是草根教师,只是做了‘呼吁、呐喊教师的重要性’这一件事。”
于先生一直情系教育事业,关注教育改革,关心教师成长。交谈中,她给校领导们重申和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观念的先进才是真正的先进”“校长是培养学校教师的第一责任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们的任务是教好每一个人”“中国教育最大的特性是人民性”“我们的教育能这样发展,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路线是对的”。她还强调:“把优秀教师比作花儿,花儿要一簇一簇地开,要尊重个性,要百花齐放。对待教师要像对待宝贝一样,这样学校才能发展得好!”
王鲁沛表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培养小学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以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为己任,正向着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师范大学目标迈进。此次的拜访,亲身感受到了于漪先生作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要向先生学习,并以先生的事迹为榜样,激励引导我们的学生成长成才。
刘继红和皇甫立同表示,见到于漪先生感到很荣幸也很激动,在和先生的交流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将会把先生的谆谆教诲带回学校送给师生们。
于漪先生向学校赠送了她的著作。临别时,于漪先生依依不舍,意犹未尽,嘱咐道:“希望位于家乡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不断发展并有所突破!” “办好基础教育,对于我们的后代功德无量!”
我校第二届创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在宁召开
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由我校主办,美术学院承办的“2023·第二届创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于11月11日-12日在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区域设计文化”为主题,围绕设计服务社会的创新路径、探赜设计评价的新尺度、赓续设计创新的历史文脉等问题展开研讨。出席本次论坛的有校长徐国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副校长梅景辉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出席现场开幕式的校外嘉宾有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吕少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主编方晓风等四十余位专家,参加开幕式的还有美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玲玲、副院长陶金鸿、党总支副书记孙仕荣、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方,以及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开幕式由我校美术学院院长路明教授主持。
11日上午,论坛开幕式上,校长徐国华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我校及美术学院的发展历史和概况,对长期以来致力于设计教育创新发展研究的专家学者表示敬意,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他希望把“创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一届届地办下去,越办越好,办成金字招牌,让它真正成为大家云集的战略高地、思想火花的碰撞熔炉、好经验好做法的交流平台。
美术学院院长路明表示,2022年首届青年学者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校艺术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了新的视野,也给美术学院继续做好这个论坛品牌建立了信心。本届论坛将“青年学者创新发展论坛”作为学术品牌固定下来,延续举办,为青年学者们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校长徐国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刘继红,副校长梅景辉,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吕少卿,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夏燕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设计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沈榆共同启动仪式。
开幕式结束后,《装饰》主编方晓风、沈榆研究员、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分别做《设计·文化·生活》《从“镜像”到“大地者”——设计史跨越“灰色地带”的可能性》《传统手工艺的古今通变与现代转型》的主题演讲,由夏燕靖教授主持。
本届论坛设有六场主题演讲,四场青年学者报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区域设计文化问题。他们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国内20多所知名高校;和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南京大颂博览、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南京推尘设计等多所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机构和单位。
11月12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副校长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顾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魏洁分别发表了题为:《阐释学介入美术史的当代艺术史学路径探讨》《美育,是否是一则“神话”?》《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新》的主题演讲。
闭幕式上,美术学院付晓彤博士代表会务组进行论坛工作总结汇报。在报告中,她介绍了“2023·第二届创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自4月筹备以来的各项工作,从提出设想,到论坛主题确定、分议题确定、组织结构确定的过程。对莅临的发言专家、点评嘉宾、主持人、发言学者、学术支持单位、院校领导、会务组工作人员及学生志愿者表示感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参会代表,她感受到了前辈学者始终服务“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和严谨治学的风骨。她认为作为青年学者要有学术报国的追求。
东南大学中国艺术发展评价研究院甘锋教授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代表致闭幕辞。他认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以“区域设计文化”为主题举办第二届创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是对时代和现实问题的回应,充分体现了师范院校的使命担当,彰显了师范学院设计学科发展的力量。论坛论题集中,角度多元,内容充实,与会者们在思想的交流中碰撞,收获满满。同时,本届论坛聚焦区域设计文化的前沿话题、热点话题,服务现实需求;致力于青年学者的学术共同体建立;本届创新发展论坛始终指向设计艺术学评价。东南大学中国艺术发展评价研究院和我校美术学院将进一步紧密合作,共同为设计学科的发展添砖加瓦。
美术学院院长路明对各位与会嘉宾和青年学者表达最诚挚的祝贺与谢意。感谢为论坛做学术指导的夏燕靖教授和学术支持单位以及为保障本次论坛有序开展的美术学院团队。并以“年”为刻度,以学术为名,向在场的所有参会者发出邀约,期待2024年的青年学者论坛再次相聚。最后,路明院长宣布,“2023·第二届区域设计文化创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胜利闭幕。
本次论坛协办单位有南京文化产业协会、南京创意设计中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所;学术支持单位有东南大学中国艺术发展评价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设计文献研究中心、《民族艺术研究》《艺术探索》《美术大观》《艺术工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东吴文化遗产》《设计艺术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我校成功举办“现代化进程与道德教育转型”高端论坛
11月25日下午,“现代化进程与道德教育转型”高端论坛在草场门校区教科研楼511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王淑芬,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书记王吉群出席会议。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文理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徐州幼儿高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小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和我校各二级学院及崇德书院的100多名专家、师生等代表参加本次论坛。论坛由原副校长、新时代师德教育中心主任张勤教授主持。
我校党委常委、赵玉蓉副校长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她简要介绍了我校的概况,指出新时代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院校,为省内外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和管理人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以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指引,以教育家精神办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关注教育家精神在江苏的实践,注意凝练师德教育工作特色,打造品牌,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专家报告阶段,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授做了题为《教育家精神在江苏——吴贻芳教育思想研究》的报告。她结合吴贻芳特殊的人生经历、求学历程以及其以“厚生”校训引领,把近代一所女子大学办成至今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为诸多领域输送高尖人才的教育实践,生动阐释“厚生”教育思想的内涵和办学之道。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毛中特思想研究中心文理学院基地研究员高健就“中国式现代化与公民道德建设”相关问题做了分享。苏州大学教育学院万东升教授做了“科技时代道德教育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淮阴师范学院马院院长兼宿迁学院马院院长(省委组织部委派)姜强强就“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经验交流阶段,鼓楼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书记王吉群分享了鼓楼区师德师风建设的特色和成效;南京师范大学随园幼儿园刘丽玲园长以“凝心聚力强根基,以爱为源厚德育人”为题,介绍了师德建设工作经验。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哲学研究院孙春晨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师道德素养和道德教育”为题,为与会人员作了精彩生动的学术报告。在对教师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经师与人师、教育家精神等进行区分与界定的基础上,重点对提升教师素养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教师对社会道德现状的正确认知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进行论说,并就科技与伦理、人工智能与未来世界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伦理之问,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伦理审视、道德教育的智慧魅力和现代价值。
江苏省社科联组联中心主任王淑芬处长为此次论坛做了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层次高、专家阵容强大、内容丰富而紧凑,体现出学校长期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及其理论与实践探索,为大中小一体共同推进现代化进程和道德教育转型搭建了一个高层次、深度交流的平台。她感谢专家学者们提供的学识和智慧,并结合当前教育现象和实际,就教育的站位、尊师重教、教育的根本、德治与法治等问题研究与实践提出新的要求。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特聘导师聘任仪式在南京举行
11月28日上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与中小学深度合作及协同培养师范生“特聘导师”聘任仪式在南京举行。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皇甫立同出席仪式,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陈玉乔主持活动。
皇甫立同指出,师范生“特聘导师”是探索高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构建有效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体系,建立合作培养师范生的重要机制,旨在促进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实现师范生培养的提质增效。同时,通过高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发挥高校人才、设施等资源优势,构建协同发展模式,大力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中小学改革与现代化发展。
江苏省首期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的49位培养对象受聘成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特聘导师。